公开栏目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度学风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11 

上海交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深刻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和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坚持“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指导思想,秉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鲜明价值导向。在学风建设方面,2019年度主要工作如下:

一、完善政策体系,树立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

按照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学校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促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修订,并出台《上海交通大学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于师德失范行为的后续处理提出分级分类进行过程管理。出台《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印发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印发微纳工程科学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引导广大教师员工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写进二级单位从严治党考核中,通过在学校意识形态书记季度座谈会上宣讲,举办专题教师沙龙,送课到学院,强化二级单位职责,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思想意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学生培养从各个环节入手,以制度作保障,健全监督机制,不断强化学风建设,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进一步规范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制度约束,出台《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完善了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扎牢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的篱笆。

二、宣传先进典型,以正能量引领立德铸魂

2019年,学校组织评选了第三届“教书育人奖”。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蔡国平、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官文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贺光辉、数学科学学院王维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峰、凯原法学院韩长印、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樊博、设计学院连之伟、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九位老师,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团队”获得“教书育人奖”一等奖。20位老师、5个教学团队获得“教书育人奖”二等奖,30位老师获得“教书育人奖”三等奖,47位老师获得“教书育人奖”提名奖。学校于9月12日教师节后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教书育人奖”是学校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最高奖,评选将思想引领和师德师风评价放在首位,突出教师的实际贡献和水平,激励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交大精神,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师风,努力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学校逐个汇总个人一等奖获奖人的事迹并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进行推送,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教职工践行良好的师德师风。2019年,学校还征集了首届“教书育人奖”获奖者事迹材料,汇总编辑成《新时代交大名师》,系统宣传教书育人优秀典型的先进事迹。

2019年,学校组织评选了第四届研究生“学术之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言博、化学化工学院林云霄、物理与天文学院王耀、物理与天文学院白鹏、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秋华、医学院苏鑫裕、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包文博、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娇、化学化工学院薛中华、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周昕毅10名同学获得“学术之星”奖,10名同学获得“学术之星”提名奖。以“学在交大”建设为契机,学校不断汲取“学术之星”评选的相关经验,第四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历经近3个月的精心组织,专家对材料按照学术水平综评、创新性、代表作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评审,评选过程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学术评审的标准。希望以榜样典型的力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学坚定学术志趣,提升学术能力。2019年,学校还组织了第三届“学术之星”经验分享会,通过“科研是一件很酷的事”、“如何产生好的科研想法”、“博士生要有独立研究的能力”“我与科研的小故事”等主题分享,将优秀研究生学术追求的心路历程、心得体会,与更多的同学分享,激发更多同学的学术志趣和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学术之星”分享会访谈交流同时进行,主要围绕获奖同学在科研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展开,包括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师生相处经历、实验室里的故事,以及对困境的处理、对本心的坚持、对学术的看法等。同时也发挥了“学术之星”的朋辈榜样引领作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优秀研究生的学术道路和科研经历,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营造研究生群体崇尚学术、潜心科研的良好氛围,促进“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

此外,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开展各类的学术活动、“凯原十佳”教师评选、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师友茶座、“对话大师”活动和“研途有我”微信公众号等均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充分融入贯通。学校还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纳入标兵班级、示范党支部的创建与评比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实现榜样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三、加强宣讲教育,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覆盖全员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11月13日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秘书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组织千余名师生、医护员工收看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单位主办的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会后,师生代表纷纷表示要响应“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的倡议,以前辈专家学者为榜样,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

2019年,学校重新设计了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引领,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工部共举办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4期,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1期,高端人才培训班1期,共计逾200余位青年骨干、优秀青年、高端人才参加了培训,在青年培训班上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

在针对科研项目申报举办的各类讲座、座谈交流中,均把科学道德宣讲作为主要内容。国自然杰青优青动员与交流会中,邀请人才代表分享心得体会,鼓励青年人才成长,注重学术诚信。在国家奖、省部级奖及专项奖的各项会议中,针对科技奖励申报中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强调遵守学术道德与诚信培养的重要性。在专利相关讲座培训中,教授老师们在专利文件中如何体现个人诚信方面的内容,讲解国外专利主管部门对于个人诚信的管理制度,并以实际案例体现专利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和个人诚信的重要性。2019年,科研院和文科处紧贴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奖励申报等实际工作共组织了17场宣讲活动,将科研诚信宣讲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019年,学校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印发落实研究生指导教师立德树人职责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明确育人规范。举办研究生导师岗位培训会,全校各学院新聘研究生导师250余人参加。会议宣讲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的相关内容,传达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研究生导师专题研讨班暨研究生论坛的精神。对专家报告内容以及学术诚信案例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强调立德树人是导师的根本任务,导师应不忘高等教育事业初心,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会议从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与考核、学位审核、论文抽检、学术道德与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强调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做好质控,着重强调了导师应对学生的学术诚信与道德规范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监督,对以往发生过的学术不端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予以警示。

2019年,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继续推进博士生《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伦理》课程建设工作,构建博士生学术规范和伦理教育体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聘请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同步展开对学术规范和伦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工作。

此外,学校还以校级“大师讲坛”为载体,通过设立专项学分,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2019年,“大师讲坛”共举办30期,邀请包括国内外学术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罗俊、杨元喜、唐本忠、支志明、周其林、薛其坤、刘忠范、郑晓静,美国科学院院士Marlan O.Scully、Alexis T.Bell、Peter J.Stang、Robert G.Roeder、朱健康,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Carlos S.Frenk,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Barry Sharpless、Michael Levitt、Ben L.Feringa来校做学术报告,通过典范教育,阐释科学精神、学术规范、科学道德,交流研究方法,熏陶研究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交大学子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营造浓郁的校园科研和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励志讲坛、院士回母校等活动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交大校园,与同学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启迪智慧,影响心灵。

四、保持日常高压,重视育人育才的过程管理

2019年7月,学校召开年度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会议。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校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全体委员,各院系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和分管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委员会职务委员自然更替情况,汇报了2018年度《学风与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章程》修订情况。委员会主任丁奎岭常务副校长以《科学诚信和社会责任》为题作报告。通报了2017年至2019年6月学术不端案例及撤稿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共同学习并宣贯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与会人员对于学术不端的处理、研究生学位论文涉嫌学术不端事件中导师的责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医学院对于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问题处理的工作等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在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及成果产出的过程中,强调学术规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于学术风气、学术规范的认识。对存在学术不端和申报人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项目不予立项。在组织项目中期评审、年度考核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审核。对于有隐患的项目及时做到事前提醒教育,杜绝不良后果。在各类科研成果报奖、统计与奖励过程中,认真审核,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成果反复核实,对确有问题的成果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不予认定通过。此外,学校针对出访交流、人文哲社类讲座(报告/论坛)等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学风(师德师风)问题严格把关,做到管理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019年,学校从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和教学秩序巡查三方面对研究生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开展全面普查,并对博士生的资格考试、开题报告等环节进行督查;在考核评估中,防止片面量化的倾向,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的权重。将学术诚信检查贯穿于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评价、学位授予审核等关键环节中,对学位论文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与监督检查机制。

五、严惩学术不端,维护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2019年,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受理了13项个人举报、教育部、基金委和学校研究生院转来的涉嫌学术不端事件调查,完成了全部调查并反馈给相关单位。其中,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其中1项当事人存在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由医学院对当事人给予院内通报批评、行政警告处分和取消评优晋升相关资格的处分。

2019年,处理违纪学生人数24人(中国籍学生12人+留学生12人),其中,考试作弊18人(中国籍学生9人+留学生9人),考试违纪4人(中国籍学生2人+留学生2人),因其他行为受到处分的2人(中国籍1人+留学生1人)。

2020年,学校将在党委领导下,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学术道德风险的防控。各单位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联合行动,在学校学风建设工作上形成合力,共同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的学术风气,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