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7-11-22

       2015年是学校继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总体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对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一、师资队伍建设

       1.深化长聘教职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学术荣誉体系、长聘教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激励的作用,构建“同台竞技、同轨运行”机制;完成首批校内人员晋升讲席教授、特聘教授的评审工作;引导院系围绕“定目标、定标准、定岗位、定规程”的原则推进长聘教职体系建设,在条件成熟的院系先行先试。

       2.加强优秀青年人才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继续做好中央和地方各类人才计划的组织申报工作,特别关注“三青”(国家青年千人、青年拔尖和优青)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完善支持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大支持优秀青年人才的政策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心下移,进一步下放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自主权,扩大试点院系范围,引导试点院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考核、晋升规程,激发院系办学活力。

       3.加快师资队伍分类发展改革。逐项落实分类发展改革中期检查意见,加快分类发展改革进程,完善人员流动机制;严格实施青年教师首聘期协议政策和两聘期后“非升即转,非升即走”的政策;健全各类人才队伍发展机制,重点完善引进标准、晋升通道、薪酬管理等制度,制定多维度的人才发展政策,研究教师以大企业挂职经历代替出国经历作为职称评聘和职级晋升条件的政策;完善聘用机制,加强专职科研力量,逐步形成一支具备一定规模的优秀专职科研队伍,支撑学校高水平科研工作;出台工程、实验等系列技术支撑队伍的聘用、考核、晋升等全面改革方案;完善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机制,进一步研究文员的相关政策和待遇。

       4.推进人事政策改革。积极落实综合改革方案相关人事政策,与政府部门对接,争取“学校可以在事业编制外和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并按企业人员标准缴纳社保基金”获得实质性推动,拓展学校用人空间;探索编制规模备案制,力争突破编制限制,在岗位设置上打通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的界限;根据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工资标准、离退休人员待遇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探索新一轮学校各类人员薪酬体系、职业年金和职工福利计划,完善相关制度。

二、创新人才培养

5.加强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积极落实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试点方案,力争本科生源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列;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各专业培养计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体系;探索并逐步建立按学科大类招生及平台培养的新模式,启动生命与环境大平台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加快致远荣誉课程体系建设,启动医科荣誉计划;积极推动本硕博课程贯通,建立高中、本科、研究生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完善院系考核指标并与学校资源划拨挂钩,修订各类规范性文件;完成密西根学院ABET认证和自动化专业认证工作;试点课程评估,完善学生评教系统;强化教学发展中心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激发教学兴趣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6.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内涵。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增加能力测试、心理健康测试等,注重学生研究计划成绩;提高研究生中硕博连读、直博和申请制入学的比例,按学科门类制定“博士优质生源标准”;调整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生规模;提高免试直升比例,优化奖学金对自主招生的调节作用;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全力推动本硕博课程体系的贯通;建立全面合理的评教体系,完善全英文课程建设,推进外语课程教学改革,建立跨学院选课机制;完善学位论文要求,规范过程管理,建立分流淘汰补偿机制;试点论文指导委员会,实施预答辩公开,推进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和答辩工作;完善交叉学科、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论证“第二硕士学位”的可行性;健全留学生招生制度,完善学位留学生的培养体系,促进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双学位项目合作。

       7.坚持立德树人,夯实大德育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研究,着力提升德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稳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申报和推动“形势与政策课”试点改革;建立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更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建设名师德育工作室,吸引专业名师参与德育工作;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学风、班风建设,推动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积极备战第十四届“挑战杯”,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体系;加强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与孵化体系建设,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创业生态园建设;建设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与德育认证体系,加强对学生成长的大数据分析和规律研究;加强学生生涯教育和就业引导,不断优化毕业生就业布局,提升就业质量,建立和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

三、科研与学科建设

       8.推动大科研体系建设。搭建人才团队、项目、基地、成果的“正反馈环”,强化过程管理、完善管理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积极谋划未来科研发展格局;完善科研人才队伍和领军人才培育模式,开展大团队(试点)认定工作;研究各类科研人才的成长规律,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打造学科交叉基地平台体系,扎实推进已获国家认定的三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培育“系统生物医学”等新的协同创新中心,并争取认定;布局新增国家及省部级基地,提升现有科研创新基地发展的层次和内涵;完成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项目可研、扩初及概算编制,年内启动建设;策划李政道研究所的重点研发计划;深入推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建设;规划军民融合国防科研发展,做好“十三五”学校GF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类型指南编制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并优化GF科研管理体系,建立健全GF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奖的规划、培育、组织,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争取尽早将上海交通大学纳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校院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新型的学校-院系科研管理与服务关系;修订并完善管理政策体系,探索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启动面向未来的120项技术预测工作,献礼120周年校庆。

       9.推进高水平文科建设。启动并实施文科十年规划(2015—2025)。推动文化、城市、金融、认知、海洋和风险治理等学术领域的交叉、整合、协同和集成,做好国家级智库和教育部基地申报的准备工作;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已有各类基地和智库的建设。实现CSSCI论文和科研经费的倍增计划。做好第七届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申报组织工作,力争取得佳绩。

       10.加强校地合作与社会服务。深化产学研校企战略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支持的大企业合作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的“校领导挂帅、校院联动、全面对接”的大企业合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地方研究院建设,加强已有地方研究院的规范管理和实质性建设,探讨地方研究院对学校的回馈机制;落实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方政府及上海各区县已有的合作协议,深化与现有合作单位的合作渠道,推动职能部门、院系、教授团队开展合作项目,逐步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推进定点帮扶云南洱源县、大理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等任务;开拓新的合作点,重点研究推进与上海市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环保局等部门及黄浦区、舟山市、遵义市等区市的合作;积极推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筹建工作,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11.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根据国家精神和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完善和细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985四期)改革方案和建设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继续推动和完善“新一轮学科建设”工作,研讨和制定“创新能力建设平台”建设方案,完善和落实“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具体方案;完成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申报和启动工作;加强学位点建设,开展学位点合格评估及动态调整工作,实施学科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学科信息数据库。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12.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积极推进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悉尼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的合作,加快推动与南加州大学合作共建文创学院的各项工作;继续深化院系国际化战略,促进部分尚未找到标杆学校的院系尽快建立实质性战略合作伙伴,推进数学系“中国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充分发挥交大密西根学院等国际化办学特区的溢出效应与示范作用。

       13.推进国际化办学内涵建设。建立“分类别、分阶段、引导性”的院系国际化观测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院为实体”的国际化工作机制。梳理、修订引智工作的相关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外专千人”、“高端外国专家”、“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海外名师”等各类引智项目,进一步提高外国专家的到岗率;以Global SJTU 品牌活动为抓手,主动进行海外宣传,拓展国际合作,利用U21、GlobalTech、AC21、Go8-C9等平台进一步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策划World@SJTU系列活动,依托国别文化中心平台,营造多元校园文化氛围。

       14.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海外游学比例,扩大双学位项目数,高质量完成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和博士研究生国外访学计划;争取申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全英语授课专业和系列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学位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特别着力于扩大研究生留学生规模;充分利用国际大学联盟、夏季学期、慕课等平台促进学生交流交换;建立校级留学生管理统一信息化平台,实现留学生信息共享和各类审批程序的网上操作;打通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选课流程,规范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逐步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15.深化国际科研合作。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联合基地、科研合作、博士生联合培养”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大学科研合作;建立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模式,扎实推进已获教育部立项的“代谢与发育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系统规划我校与外企共建的研发平台,探索“政府-高校-企业”的多边国际合作创新模式,尝试开展“交大科研亚洲年计划(东盟计划)”,服务国家的“一路一带”战略。

五、学校管理与服务

       16.推进现代大学管理改革。以落实综合改革方案为抓手,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各项发展任务;系统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全面启动并完成学校“十三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院系规划的制定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上海交通大学章程》,依法治校;完成学校学术委员会改组,理顺下设委员会责权;完成领导小组委员会的清理整合工作;完成学校资产的全面核查;建立试点学院综合预决算管理体系,推进试点学院建立相配套的工作机制;推进第二轮院系国际评估,完成化学化工和外语等院系评估,启动药学、电院、法学等院系评估;加强数字化大学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提高数据应用服务水平。

       17.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支撑。提高多渠道办学资金筹集能力,改革筹资激励机制,重点围绕120周年校庆打开筹资工作新局面;科学高效执行投资决策,提高基金运作效率;盘活公有房产资源,建立高效的资产调配机制;实现学校财政收入年度稳步增长;完成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向徐汇校区转移,推进继续教育学院进驻长宁校区;继续研究七宝校区的功能定位,积极跟进浦东(张江)校区建设;加强对国有资本的监管力度,提高校办企业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度;深化校友工作和校友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校友联络率,力争做到1982届以后毕业校友联络率达40%,近十年毕业校友联络率达70%。

       18.夯实校园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功能,年内完成徐汇地下停车库主体施工,完成理科实验楼群、密西根学院综合楼、农科创新楼主体结构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转化医学中心大楼和文博大楼,完成剑川路基地扩初设计,推进张江校区、船建综合实验楼前期报批和设计工作,推动闵行青年教师公寓(3#)开工建设;提高校园服务水平,完成徐汇校区老体育馆、徐汇校区教一楼、闵行校区菁菁堂、闵行校区学生宿舍、闵行校区上、中、下院、第一餐饮大楼等10个修缮工程;继续推进闵行和徐汇校区黑色路面改造,围绕迎接120周年校庆,完成建筑外立面的整新和校园环境的修整工作。19.做好后勤保障与服务。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将后勤保障处、后勤集团、教服公司整合为后勤保障部(甲方)与教服集团(乙方);依据后勤服务全成本核算建立全额预算、差额投入和购买服务三种投入机制并存的后勤运作新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队伍分类发展,进一步优化“管办分离”的管理机制,提升大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完成闵行第六餐饮大楼内庭扩建工作,增加就餐面积,改善就餐环境;打造校园文化景观,新建一号河人行景观桥,完成健步道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标识系统建设、做好校园行道树树穴规划整修,增加色叶树种的种植;改善学生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并完成闵行校区东一区、东二区学生公寓热水进楼项目建设;推进水电收费改革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完成东上院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试点项目,确保学校的水电费年度纯支出不高于上一年。

六、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

       20.开好第十次党代会。精心筹备开好第十次党代会,形成高质量的党代会报告;统筹各方力量,做好会议组织;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党代会精神解读学习,动员全校上下将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的决策上来;围绕党代会重要部署,组织开展多层面的专题研讨,切实将党代会确立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21.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举办第8期书记院长培训班、第1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1期高层次青年人才培训班、第5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以及第14期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做好选人用人工作,探索建立务实管用、程序优化、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大干部输送力度;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建设后备干部“蓄水池”,拓展挂职、轮岗空间。

       22.加强党的建设。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大在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海外人才和青年才俊等群体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加大党务公开力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做好服务老干部工作;完善制度,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党外人士在学校民主决策中建言献策的作用;筹备召开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十二届工代会和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妇代会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渠道和桥梁作用。

       2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强化执纪监督。持之以恒做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专项清理和整改措施;加大纪律审查和案件查办力度,提高纪检信访举报初步核实率,完善查办违纪案件组织协调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人事纪律问题;从严从紧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处级领导干部廉政专题培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强化“三重一大”、个人重大事项申报等廉洁自律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干部经济责任任中审计试点工作,促进干部遵章守纪、廉洁履职;强化问责追责,健全责任分解、责任检查、履责报告与考核反馈机制;配齐二级单位纪检工作队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认真组织开展科研经费、招标采购、招生考试等重点领域规范管理自查自纠,力争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及时、严肃进行约谈函询诫勉;科学谋划、有序推进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工作指导、督察检查,确保年度目标任务有落地、出实效。

       24.抓实安全稳定工作。制定《安全管理简明手册》;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完善台帐制度,重点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校园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组织一次大型消防演习和至少三次消防演练,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防范水平和自救能力;定期对校内的信访矛盾进行排查、梳理和分析研判,进一步落实分级分责化解信访矛盾的工作责任,提升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25.提升宣传与大学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部“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构建大宣传格局;加强中心组和二级单位理论学习,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加强学校整体形象策划,进一步提升交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创建“交大-解放”论坛,做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主题理论宣传工作;推动新闻中心体制改革,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强化新闻运作机制;加强全媒体建设,完成校英文主页改版和二级单位英文主页建设;加强媒体专家库和宣传队伍建设,为宣传思想工作奠定更坚实基础;以文化和学术为基,做好120周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举办第46届师生运动会;以入选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更充分发挥钱学森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推动李政道图书馆常态运行;制定《校园文化五年规划(2015-2020年)》和行动方案,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牵头做好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以及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网络文化专委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