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着力推进长聘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以“学校统筹指导,院为主体实施,加强制度保障,分步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长聘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首批试点学院全部完成首次长聘教职岗位评聘工作;总结凝练改革经验,对通过分类发展改革终期评估、条件趋于成熟的院系启动长聘教职改革;对分类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较强学术共同体的院系,探索按学部进行长聘教职评聘改革。修订“特别研究员计划实施办法”“特别副研究员计划实施办法”,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同台竞技”“同轨运行”的体制机制。(负责部门:人力资源处)
2.持续深化分类发展改革。继续健全有利于各类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多元评价”改革,形成多维度、有衔接的政策体系。加快出台专职教学队伍、工程技术队伍的职务晋升条例;推动文科师资队伍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大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点细化实验技术队伍的薪酬方案,启动实验技术人才“卓越计划”;建立完善文员队伍发展体系,在岗位设置、准入标准、薪酬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一系列配套政策。做好师资队伍分类发展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院系启动长聘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制定完成“十三五”人力资源编制规划。(负责部门:人力资源处、文科建设处、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规划发展处)
3.做好高层次人才申报和引进工作。继续做好中央和地方各类人才计划的宣传、组织动员和申报工作,继续保持我校在中央千人、万人计划、长江学者、上海千人方面的领先优势,重点关注青年千人、青年拔尖、青年长江学者等青年人才计划的申报。围绕学校“人才金字塔”的建设目标,创新和完善人才遴选指标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引进的质量和水平。前瞻布局和谋划人才引进工作,持续加大引进力度;结合院系需求,通过务实管用的方式加强关键岗位优秀人才的重点引进。(负责部门:人力资源处)
截至2015年12月,有专任教师2793名,其中教授890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98名,“青年千人”11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3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入选首批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序号 | 重点工作项目 | 分类 | 牵头部门 | 牵头校领导 | 
| 1 | 高层次人才申报和引进 | A | 人资处 | 黄 震、范先群、陈国强 | 
| 2 | 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 | A | 人资处 | 黄 震、范先群、陈国强 | 
| 3 | 引导和推动试点学院完成首批长聘教职岗位评聘工作 | B | 人资处 | 黄 震 | 
| 4 | 修订“特别研究员计划实施办法”“特别副研究员计划实施办法” | B | 人资处 | 黄 震 | 
| 5 | 通过分类发展改革终期评估、若干条件趋于成熟的院系启动长聘教职改革 | B | 人资处 | 黄 震、郭新立 | 
| 6 | 按学部推进长聘改革(针对分类发展落后/未形成较强学术共同体的院系) | C | 人资处 | 黄 震、郭新立 | 
| 7 | 出台专职教学队伍职务晋升条例 | C | 人资处 | 黄 震 | 
| 8 | 出台工程技术队伍职务晋升条例 | C | 人资处 | 黄 震 | 
| 9 |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 | C | 人资处 | 黄 震 | 
| 10 | 启动高端实验技术人才“卓越计划” | C | 资实处、人资处 | 吴 旦、黄 震 | 
| 11 | 推动文科师资队伍提升计划 | C | 人资处、文科处 | 黄 震、郭新立 | 
| 12 | 建立完善文员队伍发展通道机制,形成一系列配套政策 | ★ | 人资处 | 黄 震、郭新立 | 
(重点工作分为6个方面、3个类别:A类表示与年度关键指标相关,B类表示持续推进落实,C类表示2016年度新增。另有标★项表示历年累积需着力解决的工作。)